|
精准扶贫更应该授之以渔 按世界银行以人均收入一天一美元的标准计算贫困人口,我国目前有1亿多贫困人口。广西目前538万左右贫困人口。2013年11月,习近平到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作出了 “ 实事求是、因地制宜、分类指导、精准扶贫 ” 的重要指示。这是“精准扶贫”的重要思想最早来源。2015年10月,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、政府决定,从现在开始到年底用两个多月时间,自下而上集中开展精准识别工作,把全区538万贫困人口精准识别到村、到户、到人,其中100万扶贫移民搬迁人口精准识别到屯、到户。由此,精准扶贫在全区轰轰烈烈的展开来了。 如何帮扶才能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?鄙人认为“授人以鱼,不如授人以渔。” 在以前的扶贫工作中,有的地方还是习惯捐款捐物,给予经济上的支持,这种“授人以鱼”的扶贫方式,在短期内会有一些效果。然而,这样急功近利的方式,既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贫困产生的根源问题,也很容易养出一批靠政策吃饭的懒汉,结果反倒是越扶越贫。事实证明,“授之以鱼”不能解决扶贫问题。 人之生存需有一技之长,扶贫先扶智,通过创办农民学校、技能培训等方式,让农民掌握一技之长,从而在市场竞争中谋得一席之地,迅速脱贫。或者培育壮大有利于群众增收的特色优势产业,发展旅游产业等,实行产业扶贫;或者招商引资提供项目,充分保障贫困人口的就业,实行项目扶贫。或者发展“企业+扶贫”路子,通过企业结对帮扶,解决贫困人口就业问题,提高其收入等。 总之,精准扶贫更应该授之以渔,需要村民们转变思想、提高认识,团结一致抓生产、出效益,统筹谋划,在基础设施建设、产业规划布局上立足实际,因地制宜制定扶贫计划,帮助当地村干部理清思路,制定好发展规划,实事求是帮困难群众选出一条致富的好路子;针对各贫困村的不同情况,找出标本兼治的办法,在政策、产业、技术、信息、培训等致富要素上有针对性地帮困扶贫。
|